为厚植红色基因、锻造地质报国精神,地球科学学院暑期“岩心共振兴乡路”社会实践团于2025年7月27日,在指导老师郭宇明、张月婷的引领下,满怀崇敬奔赴秦皇岛花厂峪烈士陵园与抗日纪念馆,庄严开展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”主题教育活动。

花厂峪肃穆的英雄纪念碑前,实践团成员们神情凝重,深深三鞠躬,以无声之礼寄托对浴血先烈的无尽追思。抚过沧桑的墓碑,讲解员深情讲述那些短暂却如星火般灿烂的生命,部分战士献身时竟仅十岁稚龄。听闻此,师生无不为之动容,战争的无情与人性的壮烈在心头激荡碰撞,更深刻体会抗战背后不可称量的血肉代价。

步入抗日纪念馆,一部“一寸山河一寸血”的悲壮史诗在尘封史料中跃然眼前。1938至1942年,这片土地上烽火硝烟不断,大小战役超过200场。在罗文等抗日将领指挥下,军民同仇敌忾,取得了长城阻击战、龙头大捷等关键胜利,如同一把利剑牢牢钳制十余万日伪军,不仅保卫乡土,更以血肉之躯有力支援抗日正面战场,共同筑起了“固若金汤花厂峪”这座历史丰碑。尤其康玉平等母亲们的抉择令人心碎——为了不让婴孩发出哭声,掩护隐匿在此的八路军战士,她们亲手捂死了还在襁褓中的亲生骨肉……当讲解员道出这一段段可歌可泣的历史,实践团成员们眼角湿润,深刻理解了何为“最后一块布做军装、最后一个儿送战场”的抗战精神。


活动最后,实践团成员满怀赤诚,结合过去两周地质实习的磨砺,积极分享感悟。成员们庄重表示,脚下这片先辈以鲜血浸透、生命守护的河山,正是今日地质人以地质锤与罗盘探寻国家宝藏的使命热土,并誓言以“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、以艰苦奋斗为荣、以找矿立功为荣”的“三光荣”精神为根基,以“特别能吃苦、特别能忍耐、特别能战斗、特别能奉献”的“四特别”精神为航向,将红色基因之魂熔铸到服务国家能源安全、破解资源困局的时代课题中去。

此次活动不仅推动了大思政课与社会实践无缝对接的创新尝试,更是地质精神传递的深刻一课。它激励新时代地质学子不忘家国本心,将爱国情怀化作地质报国的锐意探索,以地质智慧与担当在壮阔的山河间书写新时代篇章,让红色血脉在振兴之路的田野矿山间恒久贲张。